美国(USA)大选第三场也是最后一场总统候选人辩论当地时间10月22日晚在佛罗里达州林恩大学内举行,预期奥巴马和罗姆尼将聚焦于外交政策而不是国内政策。最后一场辩论距11月6日的投票日只剩下两周,而此时两人的支持率均为47%,这“最后一辩”可以说是奥巴马和罗姆尼的“肉搏战”。
据路透社报道,22日的这场辩论主要集中在五大议题上:美国(USA)在世界上的作用、阿富汗战争、以色列与伊朗、变化中的中东与恐怖主义、崛起中的中国。奥巴马在外交政策方面看上去更有优势,这是由于将近4年来他直接负责美国(USA)国家安全,因击毙本·拉登和从伊拉克撤军而受到好评。南伊利诺伊大学保罗·西蒙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戴维·耶普森说,奥巴马有两大目标:展示“他对自己实施的外交政策没有什么需要道歉”;质疑罗姆尼在外交领域的经验。耶普森说:“如果很多选民视罗姆尼为可替代人选,就会发现‘这个家伙也擅长国际事务’,罗姆尼就可能锦上添花。”但也有观察家认为,罗姆尼在外交领域的才能不敢恭维,虽然他许诺强化遏制伊朗核计划,指责奥巴马在叙利亚问题上不作为,但他只能泛泛而谈。
“谁对中国更强硬”将出现在最后一场辩论中。奥巴马和罗姆尼的辩论很大程度上将聚焦于汇率操纵、侵犯知识产权和制造业就业机会“外包”等问题,他们两人试图向选民展示,在应对中国方面自己更胜一筹。
但美国(USA)有线电视新闻网21日分析称,这些外交政策都不是美国(USA)选民最关心的。美国(USA)选民有了很多“前车之鉴”,知道竞选人上台前后的外交政策往往不一样。分析称,克林顿在1992年的竞选中直言老布什的对华政策太宽松,表示“上台后一定要先揪住中国人权问题不放”。但他上台后,却将这些话题“从白宫的窗户扔了出去”,尽力与中国展开经贸合作。曾在卡特时期担任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布热津斯基也说,美国(USA)选民在看总统候选人辩论外交政策环节时,“往往左耳进右耳出,不太当真”。因为他们面前的这些人,包括罗姆尼,都让人感到“承诺太多”。而芝加哥大学教授肯尼思·波梅蓝兹敦促奥巴马和罗姆尼在对华政策上向前看,而不是只着眼于短期的选举利益。还有专家认为,中国可能已经习惯美国(USA)两党候选人大选期间通过抨击中国迎合选民,当选后,必将采取务实的对华政策。
小克学长cue您,定期分享国际竞赛、国际课程、留学动态、国际院校等相关资讯,与学弟学妹们破釜沉舟,携手并进,助力学弟学妹们成功拿到世界名校offer
小克学长智囊-国际教育专业顾问-在线答疑
关于国际教育任何资讯了解,留学前,背景提升、课程培训等相关疑问均可以在线咨询小克学长智囊,也可以搜索“网址https://www.szxxdjy.com/
关注微信公众号:”克拉教育背景提升”陪您一起了解。